4月8日,在中国侨联和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等七家涉侨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开幕。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钟日升,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江门市副市长夏天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的全国巡展首站,展出来自全国30家文博单位逾200件(套)藏品,将展出至2025年6月底。展览分为奔赴新生、凯歌行进、东方风来、时代新篇4个篇章,通过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展示,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不同领域侨界群体的生动形象。
宁一在致辞中表示,选择江门作为全国巡展首站,源于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坐标意义。这里是中国华侨历史文化的“资源宝库”,是华侨参与国家变革的“活态见证”。从侨批档案的家国守望到侨资企业的破冰实践,从公益捐建的星火绵延到侨智汇聚的创新引擎,江门始终是华侨与共和国发展同频共振的缩影。在去年发布的116件“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名单中,江门有6件见证物入选;在100名华侨文物讲述人中,江门有7人上榜。在此启动巡展,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昭示——广大华侨的爱国精神永远是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夏天表示,侨心共筑中国梦,不仅是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使命担当,也是我们全体江门人民的共同责任。展览的开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侨胞在新中国成立至今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感悟侨心向党精神的宝贵机会。希望以此次联展为契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去年,中国侨联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见证物、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名单,并在北京成功举办“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作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侨界的重要活动,展览以16家涉侨博物馆的247件见证物和多位讲述人的视角,展现华侨与新中国携手同行的历程,彰显了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情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侨界信心和力量。
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30家单位逾200件(套)藏品,其中,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的6件江门五邑地区的见证物首次集中展出,分别是: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亲笔修改的司徒美堂墓志铭初稿,留学归国学者雷洁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宣募委员、加拿大侨胞梁葆常聘书,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美国归侨唐明照1979年离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时的纪念银盘,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1949年回国后周恩来总理赠予的大衣,周恩来总理1958年送给印尼归侨关崇涧的花盆。
除此之外,展览现场更首次展出中国医学科学院给薛社普的推荐1991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候选人的通知,何香凝给雷洁琼的请柬,开平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司徒志文的手稿等实物。
此次展览还打造了多元化的互动体验:观众可以体验AR体感游戏,身临其境感受侨乡乒乓球健将的荣耀时刻;也可以置身于一方艺术空间,欣赏咏流传的经典作品;更可以站在华侨华人的视角,纵观新中国七十多年风雨兼程、七十多载春华秋实。
在开幕当天,侨博馆举办“共和国印记主题研学”活动,来自江门市美景小学、范罗冈小学以及江门技师学院的师生深入展厅开启红色文化浸润之旅。